法制晚报讯(实习记者张婷)今天上午,由北京市交通行业节能减排中心、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共同建设的北京市交通节能减排实验室正式建成,实验室通过对交通与环境关系的研究,旨在建立“实测+模拟仿真+评价”的交通环境综合评价体系。
车流量与空气中PM2.5关系几何?轨道周边噪声震动有多大?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染状况如何?今后,这些交通与环境的关系,随着实验室的建成,将拥有更多数据支撑,为北京构建绿色可持续现代交通体系奠定基础。
随着城市化、机动化进程的加快,能源和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大气污染治理及节能减排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根据环保部门测算数据,北京本地PM2.5污染中,机动车排放占比达31.1%,成为首要污染源。交通领域已成为三大重点能耗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领域之一。
同时,交通对水环境、土壤环境、噪声环境及生态产生的影响及防控也愈发受到关注。如何构建绿色可持续的现代交通体系成为未来发展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交通领域普遍存在环境数据基础薄弱、现状不明、问题不清等情况,严重制约了交通污染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亟须开展交通环境数据的科学采集。依托海量交通数据,为交通领域污染治理措施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
交通运输部于2013年底启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试点工程,作为全国首批、京津冀区域唯一一个试点城市,北京于2015年建成大兴西红门收费站、通州京塘路土桥、京塘路觅子店、怀柔分水岭隧道四个交通环境在线监测点位,实时监测交通运行数据和PM2.5等大气污染物浓度、交通噪声等指标。
为了扩大监测范围、深入研究交通与环境的关系,2014年北京市交通行业节能减排中心启动交通节能减排实验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