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六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在南宁举行。来自中国、泰国、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老挝、新加坡、德国、法国等国家的政府、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共同探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与发展,推动区域金融合作。
较之往届,这届金融论坛亮点更突出、主题更鲜明:如何将“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落到实处,为跨境贸易建立良好的金融环境成为各国专家争相讨论的重点。
正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道伟所说,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有利于加强各方之间的金融交流合作,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早日建成扫清障碍。
事实上,作为我国面向东南亚地区的桥头堡,金融创新一直是广西东兴勇于探索的领域。早在2013年7月,作为国家改革“重点开放开发试验区”的广西东兴就实现了和越南芒街的“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成为继浙江义乌之后,全国第二个开展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地区。一方面极大地活跃了边境贸易,也由此告别了长期以来依赖的民间“地摊银行”,有效减少了地下跨国结算风险。另一方面也为东盟区域金融合作、开展更为广泛的“人民币业务创新”提供了实践标杆。
据悉,在东兴试验区内依法从事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等业务的境内外自然人都可按照《广西边境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开立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其中,单笔跨境结算金额在80万元以上的边境贸易,仅要求个人提供从事边贸的承诺书、身份证明材料;单笔金额在80万元(含)以下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则简化手续,仅需提供身份证明材料。
如此安全、便捷地结算,带来的是结算量的不断上涨。据统计,2014年1月1日至7月10日,东兴试验区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即达90.33亿元,同比增长312%。目前,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已扩大到广西沿边各市。
为了进一步发挥东兴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桥头堡的优势,促进沿边金融的发展,金融政策东风在东兴频频光顾、改革举措也在东兴纷纷落地。
2014年4月26日,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东兴试验区)东盟货币业务中心在东兴揭牌成立,实现了在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内货币自由兑换、自由流通;5月23日,东兴试验区开展扩大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的请示获得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突破了以往的政策限制,边贸生意的跨境资金流动将得到更多便利。7月22日上午,东兴试验区扩大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正式启动。至此,东兴成为全国首个试点人民币与越南盾兑换特许业务的地区。
“以前汇一笔款回越南要花几个小时,现在一分钟就办好了。中国的银行服务越来越方便了。”据来自越南的客商阮女士介绍,最近几年来,从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各项金融新举措,她明显感觉开展跨国生意越来越方便了。
其实,各项政策、举措不仅普惠个人,境内外从事边境的企业也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如东兴市工商局已经获批外资企业登记管理权,成为广西惟一被授予外资企业登记管理权的县级工商局。此举意味着在东兴市投资的国(境)外投资者在办理工商登记、变更等事项时,不必再往返广西自治区、防城港市工商部门,有效降低外资企业的登记成本,便利外商投资。
金融的便利带来贸易的便利,贸易的便利则带来贸易量的增长。据有关数据统计,2013年,东兴边贸成交额达242.06亿元人民币,边境小额贸易企业95家,从事互市贸易的边民有3万多人,东兴边民互市贸易区目前每天进口货物的贸易量达1000万元。
对于广西东兴等地在金融创新上“先行先试”取得的成果,泰国银行执行董事苏卓特·皮阿穆卓、柬埔寨加华银行董事长方侨生等国际嘉宾,都纷纷给予高度肯定,并表示,希望能更多地开展多方合作,共同打破金融壁垒,形成区域经济发展集群,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