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不少投资者以及业内人士都为P2P网贷的“资金托管”、“资金存管”、“资金监管”等几个热点一直争论不休。实际上,在这“老虎老鼠,傻傻分不清楚”的概念中无非是大家围绕着资金安全性命题展开。
我们不妨先来看两个事件:
“信融财富”之前推出一个月可实现债权转让的投资项目,但时下这种平台项目运营模式或将被禁,因为如果债权人的资金来源信息不明确,债务人的使用也不规范,中间P2P平台又没有保障投资者利益体系,一旦发生逾期等情况,投资者将血本无归。
另外,陆金所时下开启了“去担保”旅程就因为曾经为其担保的平安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即将触碰担保额度为注册资本金10倍的杠杆红线受到了制约。也就是说担保模式来把控资金安全的尝试因为一些P2P平台本身的担保资质不够,夸大宣传或合作的第三方担保公司还处在尝试阶段而被监管层要求P2P“去担保化”。
说这些事件为什么呢?因为“资金托管”、“资金存管”、“资金监管”等概念正是在这些发展环境中为保证资金安全出现的新模式。实际上区分它们容易,关键是利弊之分。
可以想象一下,投资者把钱放在人人贷、拍拍贷等运作第三方资金托管的P2P平台或放在利财网通过银行账户存管的平台,同样都能有高收益率,而且等于平台不“搀和”了,就算P2P平台倒闭了也卷不走钱款,安全性高。但是就资金托管机构的信用度及可靠性而言还是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利财网的模式是与银行合作,拥有银行存管账户,相对安全。但资金流运行在第三方托管公司的人人贷、拍拍贷等P2P平台没这么幸运,他们没有得到银行同意开立投标自己存管账户,没有银行给与的资金监管帮助,托管机构信用有待验证。可以说,资金托管模式可以发展,但不是说打个旗号就能让投资者信服的。
相比投标资金由银行存、监管,第三方资金存管也有不妥。一些P2P平台声称把资金存放在第三方支付账户,少部分甚至宣称自己的资金和利财网一样由银行存管,实际为平台自有专项保证金账户,并非投资人的投标资金账户,可实际上这种模式本身就比少了一层投资人的投标资金去向的监管责任,尽管高收益率是有,但意味着人家没义务帮你监督资金流动到哪里了;而且P2P平台运行普通“资金存管”由于不是由银行进行去向审核,所以是可以自由提取的,这样还是避免不了P2P平台“搀和”。至于说由银行存管资金的P2P平台,其实真正能像利财网一样设立专项投资人投标资金账户,同时还接受银行对投标资金去向合法性做书面审核的非银行系P2P平台几乎没有。
同样的道理,资金监管虽然重点体现在监督层面,但对于非银行系P2P平台来说没有像5家银行系P2P平台那样坚固的银行“后台”,一般的P2P平台要通过资金监管的模式来保障资金安全,是需要相关机构签署监管协议的。利财网之所以有了和银行自有平台一样占据的监管优势,是因为它是除5家银行直系P2P之外的第一家以此种模式经营的非银行系P2P,受银行监管的账户,既透明又安全,同时还可以保证了非银行系的高利率和高收益。所以“银行资金监管”模式的实现对于P2P平台的要求更高。
那么P2P平台的客户数据、标的数据、资金数据信息都要全面开放给银行,也就意味着平台业务的一举一动都在银行的监控之下,平台无法再做任何猫腻
很重要的一点需要强调,尽管“资金托管”、“资金存管”、“资金监管”给P2P带来些积极作用,不过敢于像利财网这样做到信息披露、给出第三方平台依据的P2P少之又少。要知道P2P平台如是拥有银行存(监)管账户的,银行与P2P平台都是要签署责任协议的,如银行是有对资金账户有监管义务或责任,,这方面目前只有利财网做到了;而其他P2P平台宣称的“银行监管”或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资金托管,没有或不能做到类似的银行对投资人投标资金的监管责任。也就是说,P2P平台无论是“资金托管”、“资金存管”、“资金监管”主要还是要看跟银行或者是第三方公司的协议核心和关键性条款是否敢于公开及有对投标资金的保管、去向起到监管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信息透明,从而保证资金安全,可事实上有些P2P平台甚至又是浮夸宣传,没有行动。试想,一旦客户数据、标的数据、资金数据信息全部交给第三方或银行,应该是所有的平台资金数据将不再是秘密,因此有些主流平台担心此举反而给自己引来麻烦,更何况没有硬性要求数据要开放,所以一些P2P平台缺乏利财网这样敢于在第三方平台进行公示的魄力,就造成了目前说的多、做的少的现实。当然,如果预测一下的话,未来的资金安全保障模式会朝着透明化、资金管理机构认证的趋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