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国宏,龙游塔石人,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专业,现任杭州凯马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州市龙游商会会长。如今,凯马国际涉及三大领域:国际贸易,医疗健康,金融投资,实现了从单纯的外贸企业向多领域发展。其中,由他一手创建的KEMA牌商标,在国际五金工具行业也已是知名品牌。
柯国宏是很讲究新意的,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天生就是他的敌人,眼界不同思想就不同,他年青时入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专业知识和学校氛围决定他的眼界是世界的,是国际的。
我们刚坐下来,他就暗示,记者来过不少,也常有文章见报,但似乎都是一个定式,鲜有新意。显然,他对来自于家乡的这份采访没有表示出很大的期待,更多的是礼节性的接待。
我们发觉,追求创新的思维,已经延伸到他每一个决策的缝隙当中,渗透到他管理以及生活的每一道细节当中。
走进凯马国际,你会发现办公楼里有许多艺术摆件,恍惚然以为走进一所艺术之家:象形的根雕,色彩斑斓的青田石,以及古老的石墩,还有圆柱上的绿色植物,墙上则是一只肩负两把利剑的雄鹰,另外还有殷红的千斤顶和夹管钳,下面则是一把强力冲击钻横骑在石墩上。蓦一看到工业产品这么庄重地与艺术品放在一起,感到有些幽默,细细琢磨,喜欢摄影的都知道,这个色彩、构图已经很完美了。是的,我们依稀可辨艺术中最讲究创意的习惯在这个公司得到了延伸。这是柯国宏一贯的风格吗?这暗喻了他的思维取向?谁看到过机械产品,象艺术品一样挂在墙壁上,象供奉一个图腾一样?柯总说,你做这一行,你就得敬重它,喜欢它!
我们自我介绍说我们是《龙商行》杂志的,柯总拿着名片端详片刻,激情地说:“龙商”是一个很响亮的名字,你们要好好地用它。这句话打开了我们访谈的序幕。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中小城市的外语教育质量普遍不高,对于一个身居浙西偏远地区的孩子能就读名牌大学的外语专业,我们好奇于柯总的身世。通过了解才得知柯总父亲是在杭州工作的龙游人,省城对他来说并不陌生,包括西湖边上六公园的英语角,都是他少年时特别感兴趣的地方。这个事例仿佛告诉我们,人的成长过程中,眼界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会心一笑,说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给孩子买Iphone,Ipad,买这买那,好象眼睛看得到的实物才是有价值的。其实这还不如带上孩子游历山河,增长眼界。这当然是题外话。
人的视野、视角要看的更宽、更远、更深、更独特,然后你才能抓住每个机会,大家都看到的东西,凭什么你有机会?
我们还以为自己很牛,在自己宽大的办公室、在自己的同事、员工和家人面前,哇噻,觉得自己很厉害。但是再走远一点看看呢,在世界上你微不足道。我到过50多个国家,纽约,巴黎,东京,阿拉伯世界……才真正明白我是多么的渺小,在沙漠中,自己就像一粒尘埃。
胸怀其实是一种使命感。为什么这个人的胸怀这么大,那个人的胸怀这么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个人有没有强烈的使命感,他在不在乎别人的讥讽嘲笑。
请问柯总你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柯总没有讲述自己骄人的业绩、事业的宏大之类,他说他内心觉得最大的收获是自己现在有了一点力量能为家乡、为龙游这片土地、为老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身在省城,为家乡父老牵线搭桥,排忧解难,以此报答家乡。甘愿担任杭州龙游商会会长,做好自己应有的服务工作,他说他内心一直有这样的愿望,有这样的驱动,这就是自己一生最大的收获。是的,他能在繁忙的事务中欣然接受《龙商行》这份家乡杂志的采访当属一例。我们也知道,有许多龙游商企,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聚到柯总这里来寻求帮助与解惑,有的是重大决策上的犹豫,有的是需要各方机构的联系疏通。我们谈话间,不时有电话进来,象是有外商到了广交会,柯总用流利的英语在电话里谈了一会儿业务。可以看出来,他经常是拿做生意的时间来深情地奉献服务于家乡龙游。
科班出身,省级单位重要岗位下海经商,我们本想听听柯总风风雨雨的人生故事,描绘一番企业愿景。柯总说,我不喜欢做大起大落的事业,也不寻求一夜暴富的产业。增长很快马上又倒下去的案例看得很多,我崇尚常青树的定律,我希望把我的公司做成百年企业。我在日本考察的时候,发现百年企业非常多,这方面很令我震撼并深受启发,以及日本的企业家稻盛和夫,松下幸之助都是我非常崇拜和欣赏的,他们的经营之道,他们的勤奋好学,他们的严谨作风,都非常值得我们龙商们学习和研究。只有抱有这样的经营思维,企业发展才会是良性的,持续的。这是一个企业意识,也是一个社会意识。
在新的时代,需要灵敏的嗅觉去奋力寻找创意创新,而这个基础是什么?靠的是终身的学习。柯总说,从大学毕业至今,他从未停止过学习,他上过EMBA,上过总裁班,目前他还是浙江大学求是精英班的班长,和众多企业家们一起学习,一起探索,一起成长。偶尔有时间他还会去他的母校上海外国语大学给MBA同学授课,了解年轻人的需求和心声,因为创新不是莽动,学习才是支撑企业创新与发展的源泉。说到企业家必须学习和学习的重要性时,他语气变得非常坚决,双手盖住桌面往前稳重地缓缓推去。这应该是一个长期读书形成的抚书的动作,也是一个稳步前进的动作。
“有些企业……”柯总泛泛所指,不知道是不是说我们龙游的一些企业“太安逸,太满足于现状,疏于学习,缺乏创新,这或许是企业不能走得更远的最主要原因!以前刚刚改革开放时,凭一时的小聪明,凭一点冒险拼搏,或许就抓住了机遇。可是现在时代极速发展,新事物日新月异,不出门,不学习,不长见识,很难跟上发展步伐,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
柯总表现出一份学究气,“读书从来没有中断过,一直在吸取新的知识,提升理念。等一个产业看到形势不好了再寻求改变,已经迟了,只有学习才能弈出决策上的先手。”你看,房地产行业一直风声水起,风光无限,如果不懂学习,没有经济知识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常识,你会认为它一直风光下去,你会在这个充满泡沫的时候还盲目投资、盲目拿地,盲目扩张!也许这是送死!
适者生存,要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认识。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目标就是使企业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企业的永续生存与发展。
如果柯总你重新创业,你会选择什么行业起家?
柯总认为这个问题太泛,即使是一个时间点上,也没有绝对适合于所有人的成功方向,性格爱好、专业学识、自身资源、所处地域等等不同,就适合不同的创业方向。
30年来中国民营企业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我们的企业和企业家就像风口浪尖的冲浪手,每一次都面临着生与死、成与败的抉择。最后的成功者,只有是读懂了“政治经济”和“市场经济”两本教科书,在中国特殊社会环境下将商业智慧与政治智慧结合得最好,既悟透商禅又世事洞明的那批人。
解决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困惑之道,就是找到一个能力与目标基本匹配的系统。必须构建自己的能力体系,第一是理性和效率体系;第二是为企业精英阶层和大众阶层找到价值依托;第三是用阶段性的企业文化变革去贯穿企业能力建设的始终。
一定要摸清自己的家底。这是实力知识点燃的岁月,也是“现金为王”的年代,你得掌握在资金获取能力和企业行动取向之间保持平衡的技巧。这是企业经营的绝对真理。
如果把企业的增长模式进行分类,大致可分市场膨胀型增长、经济周期型增长、资本扩张运作型增长和价值创新型增长四种模式。在企业发展历程中,经常要面临各种危机,无论哪种危机发生,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柯总牢牢地把握着自己赖以起步并且已较为稳固的工贸领域,在价值链上拓展,构筑起一个紧密的资本链接企业王国。
多年来,中国企业围绕着“做大做强”争执不休。所谓的“大”,就是公司的规模大、资产总量大;所谓的“强”,通常指在业内具有竞争力和价值创新能力。企业往往摆脱不了“大”的诱惑,因为在中国的环境下,“大”可以占用更多的资源,如政策、资金、项目等等。
郎咸平教授认为,在一个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企业试图通过做大而做强,它的命运就是一个失败的开始。
“没有金刚钻钻,不揽瓷器活。”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必须明确自己的主业是什么,而后全力在这一领域内做专、做精,这是企业做强的必要基础。
从一些不断倒下的中国民营企业身上,出现了一个存在性的思考:民营企业或借一时之势青云直上,或凭市场累积蓄势,但是民营企业到底是创造还是转移了财富?当然还包括企业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等重要话题。
企业家一定要遏制愈来愈强的膨胀和扩张欲。生存比发展更重要,谨慎比豪气更重要。企业如人,不在身体有多高,块头有多大,关键在于健康的体魄。企业经营犹如长跑,如果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进行马拉松比赛,必然在途中猝死。所以,企业在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速率至关重要。
做企业的常青树与做人的道理一样,做一时的好人很容易,做一辈子好人就很难。持续发展对企业来说是最重要的,这是对社会,对员工的负责。柯总温和而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