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10日电 (记者 丁栋)《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白皮书10日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布,开出了2011年以来,中国对外援助的第二份“成绩单”。专家指出,侧重民生、务实高效是中国对外援助的特点。
白皮书显示,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减少贫困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内容。2010至2012年的三年间,中国对外援建农业项目达49个,教育、医疗和公共设施分别为80余个,派出援外医疗队55支累计3600名医护人员,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约15亿元人民币,这些项目对改善受援国民众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非洲为例,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访问非洲时提出,中国关注非洲最需要的领域,比如减贫、农业、健康、清洁水源以及环境污染等,将把一半以上对外援助放在非洲。我们不会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会提强人所难的要求。
“中国自身也是发展中国家,在对外援助上关注发展中国家最关切的方面,也就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发展,”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王成安表示,中国将国内的经验与成熟做法和发展中国家共享,这是基于自身国际地位和特点的援外之路。
在项目选择上,中国也注重“授人以渔”,通过技术合作、人才培训等提升受援国自主发展能力。三年间,中国累计派遣农业技术专家1000多名,培训农业技术人员7000多名,提供超过7万来华奖学金名额,共举办1579期官员研修班,近4万名发展中国家官员来华研修。
白皮书显示,2010至2012年,中国对外援助金额893.4亿元人民币,对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研究所所长王泺表示,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发达国家的援助资金有所紧缩,中国对外援助资金是对南北合作的有效补充,很多受援国都给予很高的评价。
在出资方式上,无偿援助占对外援助总额的36.2%,无息和优惠贷款占63.8%,资金使用更加高效,王泺强调,中国对外援助方式不是单方面赠与,而是与贸易、投资、国内经济发展密切相连,带动国内企业参与合作,与受援国互利共赢。
回应对于中国援助非洲的质疑时,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卢沙野指出,中国在经济上也从中非合作中得到了很大的收益。一方面,非洲是中国重要的资源来源地和市场。另一方面,对非援助和合作带动了很多中国企业走出去,为中国在非洲开展贸易和进行资源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政府通过有效务实的援助发展项目,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是发挥大国地位和承担国际责任的体现,更有助于进一步密切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推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王泺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