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在绵延5000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文化,也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管权治吏经验。德治思想和实践贯穿在中国历朝历代,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古代有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等丰富的民本思想,有礼法相依、德主刑辅、治国先治吏等丰厚的治国理念,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示范,为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历史借鉴。(11月17日 人民网)
百行以德为首。德,乃立国之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中坚和骨干,他们在党内具有特殊地位并发挥着核心作用,他们的道德形象和思想行为,在广大党员和普通干部中具有明显的示范和标杆作用。西汉大政论家贾谊在《大政上》里就官与民的关系提出了这样的见解:民是为政之本,国以为命,君以为命,吏以为命,轻本不祥,实为身祸。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一方面要通过“立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要在执政的考验面前,清楚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经受住困难的磨练,更要经受住成长顺利的考验,达到甘当人梯、甘为基石的精神境界。
另一方面,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宗旨意识,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成果,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始终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从而真心实意察民情,释民意,解民难,为民办实事。(文/吴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