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口碑不好”的原因,或许在梁滨的“自我剖析”里也能找到些许对应之处——今年9月,在被作为全国样板的河北省委民主生活会上,梁滨就自我批评道,“自己当领导时间长了,主观意识也逐渐浓了,有时让人感到‘强势’、‘盛气’”,“‘四风’如同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它是一种落后文化基因,具有遗传性;是一种先天免疫缺陷,具有易感性;是一种高致病病毒,具有传染性”。(11月21日,《人民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风的形成,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需要一个过程。“四风”问题积习甚深,甚至根深蒂固,已经成为摆不上台面的“潜规则”。因此,要彻底铲除广大人民群众反映最为强烈、阻断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四风”问题,需要长期坚持下去。时刻不能放松、时刻不能懈怠,保持高压态势、保持警惕意识,以恒久不变的整改“温度”融化长期形成的“四风”这座“冰川”, 促使党员干部形成良好的作风,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心筑起钢铁长城。
作风建设是一场没有结尾的斗争,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变种又会冒出来,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因此,习总书记告诫全党: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形成风气不在一朝一夕,改变风气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反“四风”没有休止符,抓作风要成为我们永恒的课题。
“四风”问题在党内具有反复性、顽固性,必须反复抓、抓反复,需要全党都来清除,让人民群众都来监督要使全党上下充分认识到,作风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而任其发展下去,它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使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同时,也必须看到,“四风”问题在党内具有反复性、顽固性,必须反复抓、抓反复,需要全党都来清除,让人民群众都来监督。因此,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定要坚持“不虚、不空、不偏”,使“四风”没有藏身之地。(文/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