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受命的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入晋已满三个月。王儒林如何重树山西官场?昨天,山西日报发表了王儒林在“山西全省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其执政思路部分展现。初步统计,王儒林履新三个月以来,山西被处理的官员共计15人。(2014年12月3日,新京报)
山西,作为煤商之间关系盘根错节的地区,俨然是全国官场生态的重灾区。而此次王儒林入晋以后,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就处理了十五名官员,而且其选取的三站,无论是时间序列,还是从地点来看,都就有较深层次的寓意。
第一站吕梁,显示了面对腐败分子毫不畏惧。王儒林在任职山西之时,面对旁人的劝阻“第一站最好别去吕梁”,毅然将第一站选在了腐败高发地吕梁。这种做法让群众敬佩,也让腐败分子心惊胆寒,同时也符合唯物主义的抓主要矛盾,寻找突破口之规律。
第二站太原,说明了打击腐败分子绝不手软。调研太原时,王儒林提出,太原先后有三任市委书记、连续三任市公安局长出问题,还有多名干部和企业主被调查,这在全国的省会城市中是罕见的。而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没有从严治党,没有从严治吏,没有履行主体责任。到今年8月底,省部督转的自2006年以来的14件涉黑涉恶核查线索无一办结。
第三站大同、朔州、忻州,表明了整肃官场生态任重道远。上月,王儒林进行了上任后的第三次调研。11月12日到19日,他来到大同、朔州、忻州三个地市。王儒林剖析了山西腐败的深层次原因:“煤炭资源配置特别是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都是采取政府决定的方式。这种做法很容易为官商勾结、巨额利益输送、非法获利等严重腐败提供土壤和条件”。这就表明了山西腐败具有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因此驱逐山西官场生态雾霾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整治山西地区的官场生态,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既是出于反腐败工作本身的需要,也是为了通过官场的反腐,来为山西地区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健康的政治环境,保障山西经济发展市场环境的安定、有序,让山西经济实现从一煤独大到万行开花的华丽转变。(文/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