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15日电 据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政文”消息,记者从中组部获悉:根据中央决策部署,2014年,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进一步加强“裸官”管理监督。截至目前,结合开展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全国共有3200余名副处级以上干部报告了配偶或者没有配偶但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情况;对近千名在限入性岗位任职且配偶或子女不愿意放弃移居的领导干部,全部进行了岗位调整。
所谓“裸官”,就是子女、配偶都移居海外,官员只身一人留在中国国内当官者。虽然“裸官”不一定都是腐败分子,不一定都存在作风等方面问题。但是,从这些年来中国查处的大量腐败案件以及逃往国外的官员情况看,“裸官”比一般官员出现问题的概率要大得多,带来的风险隐患以及危害也要大得多。调整“裸官”岗位,使其不再担任一地一单位主要领导和从事重要岗位,这既是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需要,也是预防“裸官”腐败、筑牢防范篱笆的有效做法。但仅仅对“裸官”调岗是远远不够的。
要让制度落地生根,彻底根治裸官问题,必须要摸清裸官“底数”,为所有裸官“挂号”,只有找准目标,才能让制度发挥作用。中央实施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就是摸清裸官的一种有效途径,今年开展了抽查核实工作,在领导干部中产生了很大震慑。然而,仅靠自愿报告和抽查核实,并不能彻底破开所有裸官的“马甲”,还必须在两方面严格“挂号”。一是要结合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管,通过细化制度、严厉追责,进行一次彻底的摸底,为裸官“建档”,并全面核查其真实性。二是要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根据提拔任用、家庭变动等情况,及时更新领导干部的信息库,严防新的裸官成漏网之鱼。“挂号”之后,就使裸官变成了“砧板上的肉”,既方便广大民众监督,也有利于“对症下药”,治理裸官问题,架起带电的制度“高压线”。
要筑好制度篱笆,把官员的权力锁进笼子。加强对“出去”的源头制约,加强监管和审计,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对“裸官”不宜委以重任,更应该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严肃纪律。优化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大力倡导廉荣贪耻的社会风尚。对监管失职渎职的领导干部,也必须严惩不怠,负起连带责任。
因此,治理“裸官”要从心理、道德、制度、法律等层面加以研究,标本兼治,对寻租权力的“裸官”施以惩治组合拳,切实做到常态化、长效化。通过打好治理“组合拳”,建立一整套科学的用人、用权、防腐、监督制度,堵住“官裸”的漏洞,多管齐下铲除“裸官”生存的土壤。(文/智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