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介绍,我国将继续深化研究生教育质量改革,要树立科学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不能简单把论文数量、考试成绩作为研究生质量的核心。杜占元表示,要继续更新发展理念,变革培养模式,加快形成个性化和更灵活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加强和培养模式的改革的有效衔接,要把考试招生制度和培养模式有机的衔接起来。统筹安排学士学位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阶段,促进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的有机结合。专业学位的基本方向就是要全面的鼓励行业、企业参与到联合培养中来。同时,要改变单一以科研为评价的导师机制,建立健全培养单位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把质量保障的主体归还给学校。并且,强化外部质量评估与监督,建立和与教育质量有效衔接的绩效拨款制度,完善学位授权评估制度和退出机制,培养第三方监督机制。(摘自《人民网》)
当前,社会上各种考研培训班比比皆是,培训老师的资质良莠不齐,备受争议。更有甚者,打出“只要给钱,就包过”的旗号,引诱一大批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跳进火坑。我们在感慨和扼腕的同时,是否也应该思考一下,这些学生为何这么急于求成的想要一个研究生的学历,而不是去社会闯荡呢?
诚然,选人与用人是双方的事情,但过多提倡高学历,也让一些有真才实干的大学生被拒之门外。更何况,高学历并不意味着高才干。而且,在如今的高学历学生中,也是参差不齐的。就像新闻中说到,以论文数量来评价一个研究生的优劣,这是不可取的。生活在这个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有的人擅长写,但并不意味着他就有较高的素养和才干可以担当起“优秀”二字。因此,改革研究生的考评机制势在必行。从小培养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生,也是我们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和难题。如何破解,相信会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有更长远的谋划。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看出国家已从唯GDP到现在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经济如此,教育亦是如此。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国家的明天与希望寄托于少年,民族的明天与希望寄托于少年。别让娇嫩欲滴的鲜花失了她的色彩,要让寒梅在一生中历经风吹雨打,方能展露笑颜。
作者: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