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攀枝花3年后,2014年,58岁的杨大姐又把家搬了回来,与她一起回来的还有80多岁的老母亲。她说,现在攀枝花抬头就是蓝天白云,四季鲜花,还有这么多老朋友,我这辈子都离不开了。环保部门数据显示,2014年,攀枝花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2.6%,创历史最好水平,曾经的污染大户变身为阳光花城。(人民网 3月30日)
作为传统的资源型城市,攀枝花市在创造巨大的经济财富的同时,背负了环境恶化的巨额欠款,导致攀枝花不在是一支鲜活亮丽的“花”,而成了一支枯萎的“干花”。为此,攀枝花市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如同爱护生命一般去整治环境,用了10年的坚持,加快转型升级,终于让攀枝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小清新”。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为了发展经济,多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了巨大破坏,诸如攀枝花一样的钢城变成了尘土漫天的“灰城”,及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这种代价着实令人揪心。人一旦生了病就必须救治,那环境生了病呢,就更您需要救治了,因为它的健康关系着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健康。十八届三种全会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以高位的战略部署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关系人民幸福健康的重要举措。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如一柄利剑悬挂在不发分子的头上,也考验着执法者的职业操守和执法能力。要让天空蔚蓝,雾霾消失,固然需要人们提升自身素质,但更需要制度去约束。只有法做到张弛有度,才能让违法者不敢乱动手脚,守法者有所盼头,从而更加尽力的去守护一片片绿色宝藏。
好的生态环境是无价之宝,更是关乎民族未来,关乎世界未来的绿色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下力气去呵护这份全人类共有的无价之宝,体现了党和政府的责任与担当。在这一点上,攀枝花市无疑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正面例子。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有必要总结攀枝花市的经验和做法,从长远出发,如同保护生命一般去保护环境,落实建设生态文明的相关要求,为蓝天白云的中国而奋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