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是奶企最重视的奶源源头,优质的奶牛会产出优质的奶源。据了解,我国奶牛养殖的主要模式包括散户、养殖小区和规模化牧场3种。现代牧业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奶牛养殖企业,曾经被誉为“最具投资价值企业”、“中国绿色企业”、“中国营养企业十强”。
根据中国奶业协会资料显示,2012年,国内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化养殖比例为41%,散户养殖占59%.高丽娜认为这是与国外发达国家奶源情况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国外全部都是规模化养殖,使用的都是最先进的设施设备,尽管规模也是100头以上,不是很大,但一家几头牛的情况是没有的。”高丽娜说。
“早些年很多乳企到处建加工厂,然后再到各地去收奶。但是一个地区牛奶产量就那么多,各家乳业抢收的结果就是奶源短缺,导致奶农往奶中加水出售问题。”现代牧业集团总裁高丽娜说,她认为中国乳业发展轨迹是非常不正常的,“国外的情况是,一块地养牛数量是有配额的,企业会根据奶量修建加工厂,养牛和加工可以一起做,国内却把整个产业分成奶业、乳业两部分。”
在政策感召和资本注入之下,“万头牧场”兴起。目前在全国已建成或在建的和计划准备建的万头牧场有可能会突破100个,总融资量高达400亿至500亿元。
作为国内最大的奶源企业,现代牧业从成立之初就定位明确,该公司每年70%以上的奶源都供应给下游企业蒙牛,支撑“特仑苏”这一品牌打入高端奶行列。目前,该公司已建成万头牧场24个,全群成乳牛单产近9吨。
然而,对于“万头牧场”的质疑之声也从未停止。有专家认为,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牧场,因为企业集中饲养奶牛,并不是在草地上放养。对此,高丽娜给出回应,“目前,国内没有一家奶源企业能够做到奶牛放养,原因就是我国草场资源没有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丰富。为保护草场资源,国家已经明令禁止草原放牧。”
在建“万头牧场”之前,高丽娜曾对比多个国家的牧场建设经验,“综合考量下来,欧美国家的牧场养殖模式更适合中国,他们也是对奶牛进行集中饲养。像新西兰,在牧场上散养的奶牛产奶量为6吨/只,因为它要自己觅食消耗体力,集中管理后产奶量就可以达到7吨/只至8吨/只。”
2008年三氯氰胺事件爆发,奶业陷入历史最低谷。但对于现代牧业而言,却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事件之后,各奶业巨头开始抛弃以往收购散户奶源的做法,纷纷加入万头牧场的建设行列。一时间,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养殖牧场层出不穷。
质疑和嘲笑没有了,作为国内“万头牧场”的鼻祖,在近9年时间内,这个最初仅有3个牧场、2.48万头奶牛的养殖基地,迅速发展成如今拥有24个牧场、近20万头奶牛的庞然大物,稳居养殖牧场龙头宝座。
在牧场建设过程中,现代牧业的每个牧场都投资4000万元左右配备完善的粪污处理系统,在保证环保的同时,实现循环经济。
坐落在安徽蚌埠五河县的4万头规模牧场,周边配有10万亩优质土地,用于配套种植紫花苜蓿。
场长陈明介绍,牛舍是完全封闭的恒温牛舍,牛粪通过自动刮粪系统,刮到牛舍的粪沟中用沼液回冲到积粪井里,通过管道到达调节池,在调节池中调节浓度,调节过程中的上清液会再通过循环方式回到牛舍继续冲牛舍的粪沟。而调节好的牛粪会通过管道全部汇集到地下的厌氧发酵池。采用了美国的半地下推进式厌氧发酵模式,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的气体全部收集起来,每天产气量6万方以上,用于发电和沼气锅炉燃烧,每天可以发电3万度以上的电,可以满足牧场30%的用电量。粪污发酵之后经过固液分离,能出来35%的固体沼渣,全部用于奶牛的卧床垫料。每天产生的沼液通过管道喷灌到牧场周边的10万亩苜蓿地里,整个牧场实现零排放。
9年时间,现代牧业在中国奶业界创造了三大传奇:敢为天下先,第一个建超大规模“万头牧场”;种养结合,创制可持续生态化发展模式;改写中国纯牛奶产品没有世界金奖历史,斩获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金奖。
用陈明的话说,正是因为现代牧业着眼未来,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的战略,为行业树立了标杆,为产业发展奠定的基础,才使得所有人都对现代牧业充满信心。